跳到主要內容
性別平等教育資源 / 校園性騷擾五大原則

 

     

    校園性騷擾五大原則

    原則1:師生關係是上下的權威關係,做老師的有指導權,但兩性平等教育理念下的"性別關係"則是平權關係。

    場景一

    「妳們女生,真是的,看看你們,夏天制服薄,裡面也不穿內衣、胸罩,害得男生不能專心上課。」男生在台下訕笑、喧譁;女生聽了都非常生氣。

    「身材發育的那麼好,可以去拍寫真集了。」

    身為老師的你,覺得這只是無傷大雅的玩笑話嗎?其實這一番話已經是在言語上造成某些人的不舒服,而這就是所謂的性騷擾。記住,「性別關係」是平權關係不能因為我們處於比較高的權力位置而對另一性別的人有語言上肆無忌憚的特權,特別是你講的話和教師的專業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損人不利己的話。

    原則2:所謂"身體自主權"係指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與身體的的感覺有使用與主張的能力與權利。身體除了是一具看得見的軀殼之外,也自我的延伸。因此身體也具有認知、感覺、行為的能力。它可以傳達關懷、支持、友善,但也可能帶來緊張、不安、焦慮、甚至被侵犯等負面的感受。

    場景二

    「換上運動短褲後,在老師的教導之下,學生互相按摩,大家都覺得很好玩。老師關心大家太累,讓每個人輪流躺著,由老師親自幫大家按摩…..。」 有幾個學生覺得部位不對,感覺怪怪的。

    隨著小孩年齡的增長,對身體有不同的詮釋和感受,不同性別之間,願意被碰觸的部位也是有所不同。有些部位是連父母親都不能碰的地方,特別是性器官。身體的界限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情境關係(如在醫院,生命垂危時,對身體的管制權就比較鬆,因為那是以治療,檢查為目的。),性別等有所變化的。記住當學生說不時,或是驚慌的逃跑,臉色不對,他或她就是在表示不安,焦慮,甚至被侵犯的感受。老師的行為就是性騷擾,而不是關心,也不是「只是摸摸臉」,這樣可以一語輕鬆帶過的。

    原則3:在性騷擾的事件中,受害人在嚴密的防範也敵不過在暗處伺機而動的加害人,換句話說。性騷擾事件的發生與否決定於加害人,而不是被害人。該負責任的是加害人而不是被害人。

    場景三

    「誰教你要穿那麼短的褲子,笑的那麼大聲,人家就覺得你隨便啊…..」導師很生氣的對一個來申訴被摸大腿的學生斥責。

    最容易受到性侵害及性騷擾的,是哪一種人?穿著暴露的?舉止放蕩的? 答案是不一定。無論行為,年齡,長相,性別,都一樣會遭遇性侵害及性騷擾。對受害著分類是沒有意義的。但誰容易受侵犯倒也一個肯定的答案──就是不會反抗的人,或者是被加害人認為不敢反抗的人。所以老師們先不要忙著斥責來申訴的學生,應教學生如何向當事人直接表達不喜歡這樣的碰觸行為。鼓勵學生說出來。若當事人事學校其他的同事,老師可以婉轉告訴當是老師,同學對他(她)的肢體語言的感受。如果當時老師認為被誤會,應找個機會由導師陪同向同學解釋其本意。並請該當事老師在言語及肢體語言上自我約束。

    原則4:性騷擾通常是從一些輕微的碰觸開始,試試看是否有機會在繼續下去,如果沒有被明顯拒絕或被嚴重警告,通常就是食隨知味,再進一步。

    場景四

    「空空盪盪的辦公室,學生低著頭輕輕的說著自己不如意的成績….老師本來只是輕拍著肩膀,突然一把抱住學生,壓著學生幾乎喘不過氣。學生嚇一跳,驚惶的掙脫逃走。」

    沒錯,學生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明顯的告訴老師我不喜歡你的肢體動作,我覺得不舒服。我說不就是不。這已經是明顯的告知「不要」。所以老師不要明知故犯。第一次還可以辯稱老師不小心,出於關心學生。可是當學生已明顯表示不要,不喜歡,甚至驚惶的知故犯者,才會犯下「不小心」的錯誤。美國柯林頓總統和白宮實習生李逃跑時。第二次、第三次……老師已沒有什麼藉口了。這就是性騷擾。只有無知者及明文斯基的悱聞案,重點在於總統是否教唆實習生作偽證,而不是性騷擾的判定,只能稱為不名譽的性悱聞。但是柯林頓另與寶拉瓊斯的官司,就是性騷擾的案例之一。因為寶拉瓊斯的告訴重點在於柯林頓利用職權對她做出不當的含有性暗示的要求。

     

     

    原則5:正視性騷擾,讓少數患疾者得到妥善的處理,才能維護大多數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場景五

    「其實是認知的問題啦!摸一下而已。」校園裡有人這麼說。

    「如果是你小孩,你也願意讓人家隨便亂摸嗎?」突然一片寂靜,無語回答。

    性騷擾的人在某些程度和偷竊別人內衣褲,及裝針孔攝影機偷拍別人如廁、洗澡的人一樣都是心理生病。老師也是人,吃五穀雜糧,來自各種不同的家庭背景,絕對不會因為是老師而不感冒、拉肚子。同樣的,老師也不會因身為老師而能豁免心裡的不健康的可能。面對極小部份患疾的老師,如果我們仍是放任不理,懷有駝鳥心態,只會影響到更多的人,造成將來更多潛藏的病人,不知什麼時候會復發,造成社會更大的傷害,更多的受害者,也讓教育者的尊嚴更加蕩然無存。

     

    消息公佈欄

    跳至網頁頂部